简要历史

促成建校的想法
联国学校的构想萌芽自一群志愿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澳门居民。 受到巴哈欧拉教义的启发,我校创始人觉察到,教育的方式需能使学生在智力、道德和精神上茁壮发展,并为广大社会的福祉作出贡献。
为了让学生能推动澳门、大中华区及全世界的进步,我校决定用英语和华语普通话进行教学,且在教学大纲中融合采纳中式教育与国际教育二者所长。
简单朴素的开端
怀着这一愿景,我校在政府的支持下于1988年开放,其首个班级服务于5名幼儿园学生。 三年后我校设施范围扩大,共服务于200名学生。 随着自身发展壮大,我校开始开发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其中力求以品格发展和社区服务为核心。
这些行动催生出启珍幼儿教育课程,并将服务活动正式整合在我校各级课程中。 1998年,我们的品格发展计划于1998年在澳门和国际上都获得创新课程奖,是上述成果得到认可的证明。 我校亦在澳门引入多项国际教育课程,包括于1994年引入剑桥国际文凭课程(IGCSE)以及于2009年引入国际文凭课程(IBDP)。
展望前程
怀着巨大喜悦,联国学校全体人员于2018-2019学年庆祝了建校30周年纪念日。
尽管仍有许多待学习,但我校对学生的道德和智力发展的整合教育方式已取得可期成果。 我们被学生的品格和成就深深鼓舞,也珍惜与政府和广大社会群众建立的信任和互助关系。
我们热切邀请您与我们共行前程。